要说起中国邮票的收藏价值,也许有人会说,哪有什么价值,以后通信没有了,集邮也就消失啦。
这种观点对不对呢?且不说邮票的使用权不会消失,就算是已经失去使用价值的古玩瓷器千百年来没有人收藏吗?退出流通领域的一、二、三版人民币收藏价值减少了吗?
很不精确的、不能使用的古代舆图没有人青睐了吗?所以说唯使用价值论的观点是错误的、片面的。
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本来是没有关系的,唯使用价值论实际上将新邮的投机和邮票收藏混为一谈了。
下图是年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》旧票一枚(俗称“大一片红”);成交价:RMB 9,,;尺寸:无;拍卖公司: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;成交时间:-12-08。
使用过的邮票实际上就是早年集邮的主要来源。在过去,中国经济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的时候,老百姓是没有多余的钱去购买成套没有用过的邮票的,即使是集邮爱好者,也不过是收集一些别人用过的信封上的邮票,用来集邮。这种通过处理之后形成的邮票就叫做信销票,为早期集邮的主力。
下图是年第七版帆船2分邮资片加盖“限新省发寄”迪化首航挂号寄德国;成交价:RMB 1,,;尺寸:无;拍卖公司: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;成交时间:-12-22。
基本上,现在55岁以上的集邮爱好者,打开邮册,里面出现的邮票百分之九十都是信销票,这种风气直到年之后才有所改变,而在中国邮票中,文革前的老邮票、文革中的文革邮票以及后期的编号邮票都是以信销票为主,使用过的邮票是有收藏价值的。
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,信销票的升值其实是很快的。实际上,使用过的邮票还是邮票,只不过是盖过戳罢了。这种戳最开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多次利用,后期在集邮过程中需要进行清洗和整理,因而成为一个新的集邮对象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